铁锋区(原名铁东区),因原齐齐哈尔铁路局座落于辖区内而得名,寓意“铁路先锋区”,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市中心城区之一,位于齐齐哈尔市区东部,北邻建华区和富裕县,东濒乌裕尔河,南与昂昂溪区毗连,西靠龙沙区。该区幅员面积742.7平方千米,下辖1个乡镇、8个街道,常住人口27万人,区政府驻龙华路164号。
铁锋区是齐齐哈尔工业基础的重要承载区之一,发展有装备制造、医疗器械、新型建材、食品加工、商贸物流、文旅康养、新兴经济七大产业。该区有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车生产企业中国中车集团齐车公司,被誉为国铁集团工业的“掌上明珠”,截至2023年,该区有金车工业等9户企业为其配套,形成了完备的装备制造产业链条。2024年,铁锋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95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分别为2.6%、0.2%、3.5%。
铁锋区也是东北地区西部区域交通物流枢纽城市的重要节点,全国79个特等站之一的齐齐哈尔站坐落境内,齐北、齐平、滨州市等铁路线都经由此地。此外,域内的齐齐哈尔市客运东站辐射两省、11个地市、25个县旗,覆盖全市七区九县。
另外,铁锋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地形以平原为主,区境多湖泊,中国最大湿地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境内。该区依托湿地文化、鹤文化等特色文化发展文旅产业,拥有5家A级以上景区。
历史沿革
铁锋区,原名铁东区,意为“铁路之东”,后改为铁锋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5月,齐齐哈尔市政府将全市原伪满时期的11个区划为6个区,今铁锋区所辖区域的大部分为六区。
1954年12月,经黑龙江省省政府批准,以原六区的全部和五区一部分区域,设立铁东区。
1958年1月,撤销永定区,将其一部分区域划给铁东区。同年12月,全市实现“人民公社化”,将原6个区改建为10个公社。
1961年8月,将11个人民公社调整为7个区,其中将铁锋、火车头、和平3个公社合并为铁锋区。
1974年将边屯公社由郊区划归铁锋区管辖,1978年将边屯公社所辖扎龙地区划出,增设扎龙公社。
2005年7月7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撤销铁锋镇并入扎龙乡。(黑民区[2005]80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铁峰区位于松嫩平原西部,东濒乌裕尔河,地处北纬N47°17′43.07″东经E124°11′40.89″。位于齐齐哈尔市区东部,北邻建华区和富裕县,南与昂昂溪区毗连,西靠龙沙区。
地形地貌
地形以平原为主,区境多湖泊。
自然资源
截至2012年,农业资源有草原面积2.6万公顷,耕地面积1万公顷,苇塘面积1.9万公顷,自然水面2733公顷,林地面积2600公顷,沼泽地面积1200公顷;水利资源有乌裕尔河、翁海排干和引嫩六支千、七支千等水利工程,国家水利部列项的江东灌涝区整建工程已初具规模,可形成2262公顷的自流灌区;此外,还有丰富的适于发展制砖等建材业的土、沙资源。野生动物有4大类2000余种。盛产小叶樟、艾蒿、三棱草、黄花菜、芦苇等。
行政区划
截至2025年6月,铁锋区辖1个乡镇、8个街道:站前街道、南浦街道、通东街道、光荣街道、龙华街道、北局宅街道、东湖街道、种畜场街道、扎龙镇。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0年,铁锋区总人口33234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龙华街道39359、站前街道30345、南浦街道26875、通东街道37565、光荣街道22637、北局宅街道31297、曙光街道32184、东湖街道32042、新工地街道29920、铁锋镇28013边屯乡7782扎龙乡5737省齐齐哈尔种畜场虚拟乡8585。非农业人口占90.8%。
2021年6月1日,2020年齐齐哈尔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铁锋区常住人口为271372人。
民族
有汉、满、回等21个民族。
经济
概况
铁锋区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5.8亿元,年均递增30.3%。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亿元,比2006年增长1.72倍,年均增长22.1%;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完成3.48亿元,比2006年增长4.22倍,年均增长33.4%。
2024年,铁锋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95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分别为2.6%、0.2%、3.5%。
第一产业
铁锋区2011年农业提供收入实现2.3亿元,比2006年增长69%,年均增长9.1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47万元,比2006年增长2.01倍,年均增长20.2%。长沟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原野牧场等一批规模较大、饲养水平较高的标准化养殖场建成投产。新建农村公路201.3公里,维修砂石路8.6公里。基本完成铁锋和克钦邦排干等干渠险区弱段的清淤加固,进一步提高了灌溉排水能力。完成泥草房改造81户、7,938平方米。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主体工作。土地流转2.8万亩,规模经营1.2万亩。完成21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自来水饮水困难人口1.7万人。新建户用沼气池1,997个,服务网点4个。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9,928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1%。
2024年,铁锋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3.81亿元,同比增长2.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7.46亿元,同比下降-17.7%。其中:农业产值实现3.2亿元,同比下降-29.9%;林业产值实现0.14亿元,同比下降-49.9%;牧业产值实现2.98元,同比下降-5.8%;渔业产值实现0.42亿元,同比增长14.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实现0.7亿元,同比增长5.3%。
第二产业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7亿元、销售收入40.8亿元、利润3.7亿元、税金5.1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1.88倍、2.19倍、3.21倍和4.11倍,年均分别增长13.5%、17.0%、26.3%和33.6%。五年来,实施重点工业项目6项,超亿元项目22项,超10亿元项目2项,完成投资111.06亿元。金车股份有限公司、龙铁、黑龙酿造等龙头企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2006年增加10户。温泉小镇、东湖城、汽贸城、城中村改造、华鹤节能阻燃门、三和木业研发中心、龙煤集团齐齐哈尔市配送中心、金车公司制动配件基地等大项目成功引进建设。
2024年,铁锋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9.36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1%;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
第三产业
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6亿元;个体工商业户由过去的4494户发展到1.8万户,增长3倍;私营企业从无到有,已达到457户;个体和私营经济总产值和商品销售总额已分别达到1.1亿元和9.1亿元,五年增长3.6倍和1.9倍。连续5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先进区。
2024年,铁锋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70.7亿元,同比增长7.3%。批发零售业同比下降-1.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7.8%;住宿餐饮业同比下降-5.3%;金融业同比增长1.7%;房地产业同比下降-1.6%;营利性服务业同比增长4.3%;非营利性服务业同比增长2.9%;农林牧渔服务业同比增长4.3%。全年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企业零售额完成36.9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汽车销售企业零售额完成21.4亿元,同比下降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完成0.2亿元,同比下降0.01%;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完成36.7亿元,同比增长1.84%。
社会
城乡建设
2006-2011年,铁锋区累计完成巷道升级22条,城区初步实现了排水联网化,植树20万株。辖区内东湖公园景点及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农村住房砖瓦化率已达63.5%,5年累计住宅开发面积15.6万平方米。累计投入城区建设资金1,100万元,重点对曙光北大街北段、树新路等5条街路升级改造;对平阳南苑、光荣等10个小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对41栋低温楼进行改造。
教育事业
2011年,底铁锋区有各类中小学校68所,其中中学19所,小学45所,职业学校4所,文化馆13个;铁锋区中小学在校生4.5万人,教职工324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截至2011年累计完成教育投入2.37亿元,新建4个艺体馆,改造危房校舍1,950平方米,资源整合10所中小学,青少年活动中心、种畜场学校和边屯小学新教学楼正在筹建中,全区82%的中小学通过省级标准化验收,荣获全省“双高普九”先进区。特别是2011年中考成绩突出,全市前三名均由我区获得,重点率达到51.1%。
截至2024年末,铁锋区有各级各类学校20所(其中普通高校2所、高中3所、初中5所、小学10所),在校学生1.5万人。全年累计投入1951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实现第七小学教学楼、二十九中学操场等6所学校升级改造,新建五十二中学理化生实验室,为天齐小学等6所学校配套108套教学设备。中考成绩实现新突破,4名铁锋学子冲进全市前10名,重点高中达线率53%,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光荣小学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二十九中学获评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文化事业
2024年,铁锋区成功举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系列活动百余场,与齐齐哈尔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公益文艺辅导累计服务近万人。
科技事业
2011年,底铁锋区(不含地区)科技人员总数658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113人。铁锋区共完成新产品和技改项目120项,增加产值1.3亿元,利税1536万元。共推广农业技术97项,民营科技企业30户,全区科技贡献率已达40%。该区于同年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区考核,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为省级示范中心。
2024年,铁锋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加工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总数达37家。中国中车集团齐车完成数字化车间建设,全球首批碳纤维轻量化重载铁路货车成功投产,整体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四达铁路自主研发的智能装备、数字化系统等多项产品获得全省首台(套)创新产品认定。
医疗卫生
2011年底,铁锋区医疗机构42个,卫生技术人员2656人,医院床位1874张。医改工作扎实推进,城乡医保制度建立,城镇参保率达92%,新农合参合率达99%;新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址新建了乡卫生院。大型宾馆、饭店22个,娱乐场所110个。
截至2024年末,铁锋区有三级甲等医院2家,卫生机构床位4000张,年均诊治患者上百万人(次),齐齐哈尔市中医院、齐齐哈尔附属三院每年收入都达10亿元以上。
社会保障
2011年底,铁锋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发放基础养老金258.6万元。发放城乡低保金6200万元、廉租房补贴683万元。为农民工讨回工资615.6万元。建立低保家庭大学生助学基金,募集资金348万元,资助大学生542名。累计投入3150万元,新增4个千米精品社区,荣获全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称号,先进社区被评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2024年,铁锋区加大财政投入,民生领域支出达2.8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困难群体再就业1263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73%。发放各类社会救助保障资金3555万元,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困难群体政策覆盖率达100%。创建全市首家“高校退役军人服务站”,累计服务300人次,发放退役军人抚恤金、生活补助1390万元,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工作完成初检。
环境保护
2024年,铁锋区在全市率先完成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主体施工,200家减排清单企业全部实现规范管理。秸秆禁烧实现“零火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3%。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经验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旅游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
扎龙自然保护区在本区境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扎龙属湿地生态保护区,是乌裕尔河河水漫溢而成的一大片永久性弱碱性淡水沼泽区,保护区由许多小型浅水湖泊和广阔的草甸、草原组成。保护区中沼泽地最大水深0.75m,湖泊最大水深达5m,该区生息繁衍的鱼类有46种,昆虫纲达277种,鸟类260种,兽类21种。其中丹顶鹤、白枕鹤、白头鹤、蓑羽鹤、白鹤和灰鹤均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动物。每年4-5月份200余只丹顶鹤来此处栖息繁衍,白鹤数量近1000只,来此栖息逗留后继续北迁至俄罗斯,为迁徙性停息鸟。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设有保护区管理局,建在保护区的中部偏西,主要任务是湿地保护水禽、鹤类科研繁育。几个小岛上有居民居住。
参考资料
铁锋区区情概况.齐齐哈尔市铁锋区人民政府.2024-09-09
铁锋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铁锋区人民政府.2025-09-03
喜讯!黑龙江18个地方获全国先进,有你家乡吗?.龙视新闻在线.2024-02-25
铁锋区区情概况.铁锋区人民政府.2024-02-25
齐铁政办发〔2022〕19 号.齐齐哈尔市铁锋区人民政府.2024-02-25
齐齐哈尔市铁锋区.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商务之窗.2013-07-31
区情概况.齐齐哈尔市铁锋区人民政府.2025-06-17
(黑龙江省)2020年齐齐哈尔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红黑统计公报库.2021-06-30
铁锋区区情概况.齐齐哈尔市锋区人民政府.2025-08-06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铁锋区人民政府.202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