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向华

齐向华,男,1963年出生,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人,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脉学研究中心主任、山东中医药学会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脑病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专家委员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扁鹊脉学诊法”传承人,中医脉诊技术“系统辨证脉学”创始人。

齐向华擅长医治中风,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疾病。1991年,齐向华硕士毕业后被分到山东中医药大学急诊科工作。2013年,齐向华编著的书籍《系统辨证脉学》出版,确立了他在中国脉学领域的研究地位。2018年,他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基于系统辨证脉学的系列新型智能化脉诊仪研发”科研项目。同年5月19日,齐向华当选世界中联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22年6月24日,齐向华在齐鲁扁鹊脉诊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会议上当选为齐鲁扁鹊联盟轮值主席。2023年,齐向华应邀出席《中国中医药大会》。2025年9月,齐向华做客《中医季第2期》节目。

齐向华制定了首个国际脉诊特色教学标准,出版了脉学教程《系统辨证脉学培训教程》,把传统脉法与现代科学技术更好地结合,融合脉学研究成果,形成容纳多学科的开放性理论体系,把复杂的脉象系统分化出25对单一属性脉象要素,他先后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出版著作18部,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专利18项。2012年,齐向华获得“山东中医药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荣誉称号。2014年,齐向华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优秀会员”称号。2017年,齐向华被评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2024年3月,齐向华获得“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称号。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63年,齐向华出生。

工作经历

1991年,齐向华从山东中医学院(现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后,被分到急诊科工作。在急诊科,齐向华经常会遇见危重病人,他开始思考当病人意识不清时,西医能够通过物理学检查发现病人身体内在状况,中医该如何了解,他想到了中医“思外揣内”的观点,也就是通过身体外部的一些征象来探测病人的内在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和临床实践,齐向华决定开始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探索脉诊技术。

2013年,齐向华把自己创立的脉法进行整理,出版了《系统辨证脉学》,确立了在中国脉学领域的研究地位。他还组织制定了首个国际脉诊特色教学标准,出版了脉学教程《系统辨证脉学培训教程》,标志着系统辨证脉学走向正规化、理论化和体系化的道路。2018年,他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基于系统辨证脉学的系列新型智能化脉诊仪研发”科研项目。同年5月19日,齐向华当选世界中联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22年6月24日,齐向华在齐鲁扁鹊脉诊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会议上当选为齐鲁扁鹊联盟轮值主席。2023年,齐向华应邀出席《中国中医药大会》,其悬丝诊脉,一指明秋毫的高超脉诊技术,广受赞誉,迅速走红网络。同年7月21日,齐向华做客《大众名医馆•中医堂》首期栏目,为大家从中医角度讲解心理紊乱状态、产生机制以及健康指导等知识。2024年12月,齐向华亮相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为大家现场展示中医脉诊技术。2025年9月,齐向华做客《中医季第2期》节目。

擅长领域

齐向华擅治中风,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系统萎缩肌萎缩侧索硬化帕金森病、痴呆),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疾病。

工作成果

齐向华组织制定首个国际“中医脉诊特色技术教学基本要求”,编制脉诊系列专著,出版中国及海外首部脉学教程,研发“脉象特色临床教学系统”仿真教学软件促进了脉诊教学的信息化建设。先后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共发表包括中文、英文、日语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在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杂志连续刊登相关日文文章,脉学理论获得国际期刊认可。出版著作18部,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专利18项。

齐向华教授继承与发展了“扁鹊脉学诊法”,并创立了“系统辨证脉学”,“扁鹊脉学诊法”已成功入选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齐向华的弟子滕晶继续深化与发展“系统辨证脉学”,创立了“中医五神脉诊”,建立了脉与针,诊断与治疗完美结合的“系统辨证脉针疗法”获批山东省首批中医特色技术。齐向华还指导弟子丁晓运用脉诊技术实现脑梗死病因精准定位。

工作特色

齐向华一直从事神经内科的临床一线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总结构建出独特地“中医心理紊乱状态”辨证论治体系,丰富了中医情志致病理论和病因学说;擅长运用自己总结创立的“系统辨证脉学”技术和理论辨析疾病的病因病机、主要责任因素和环节,还原整个疾病“过程流”,指导辨证论治和调护,指导养生保健。

脉象特色

齐向华将传统脉法与现代科学技术更好地结合,他遵循系统论的基本特性和基本规律,运用中医学、认知心理学、现代信息学 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融合古今脉学研究成果,形成容纳多学科的开放性理论体系,将复杂的脉象系统分化出25对单一属性脉象要素,运用近似现代物理学的指标来进行描述 和计量。

临床教学

齐向华双手把脉时,精神高度集中,一旦感应到脉搏的独特信息他会立刻让学生摸脉, 现场教学。

社会职务

人才培养

2022年起,齐向华开展非遗技术基层推广,系统辨证脉学团队已培养了五代传承人,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脉诊人才传承梯队。2022年,该团队牵头成立了齐鲁扁鹊脉学联盟,致力于强化基层脉诊技术,致力于提升基层脉诊技术水平,已培养基层及各级脉诊技术人才1000余人,遍布全国28个省及马来西亚、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团队还多次在白俄罗斯、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术会议上进行“系统辨证脉学”专题讲座,在马来西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大学设立系统辨证脉学学习小组,培养美、台、韩等地的留学生数十名,并参与全国非遗展、博鳌亚洲论坛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活动,有效扩大了“系统辨证脉学”“系统辨证脉针疗法”的全球知名度,促进脉学和中医药文化的交流传播。

截至2025年8月,齐向华教过的学生已经超过2000人,“系统辨证脉学”已经走向全球各地,其中包括史俍元、赵玲等。

个人作品

书籍作品

参加节目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齐向华深耕临床四十余年,研究实践脉学三十余年,在继承扁鹊脉学诊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传统脉法与现代科技结合,构建了“系统辨证脉学”体系。系统辨证脉学将传统脉象从空间、压力、速度、温度等角度分解,重新整合为25对脉象要素,与传统脉诊对脉象信息的描述以文学语言、比喻式描述为主不同,其更注重手指感觉功能的开发和分化、各种脉象要素感觉“情景记忆系统”的建立以及疾病过程中客观“证据链”的诊查。真正做到“凡诊者,必知终始”。——(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微信公众号评)

参考资料

系统辨证脉学创始人齐向华出席世界中联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并做主题演讲.大众网.2025-09-21

指下“尽精微”,脉学“致广大”——医师节特别报道. 潇湘名医.2025-09-21

脉学研究中心.山东中区药大学海洋中药研究院.2025-09-21

齐向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5-09-21

看见!2024泉城非遗人 | 指尖上的“福尔摩斯”:让普通人也能学会诊脉.微信.2025-09-21

中华医药贡献奖—齐向华.今日头条.2025-09-21

山东中医药大学34名专家入选2023年度山东省中医药名医.闪电新闻.2025-09-21

《大众名医馆中医堂》预告丨百病由“心”生,齐向华教授讲“调心”.今日头条.2023-12-27

系统辨证脉学构建多维诊断体系.大众日报.2025-09-22

打造齐鲁脉诊高地!齐鲁扁鹊脉诊联盟正式成立.齐鲁晚报网.2025-09-21

【新春走基层】滕晶:薪火相传让脉学焕发新活力.山东宣传网.2025-09-21

【中医季第2期·微直....新浪微博.2025-09-21

我院齐向华教授携扁鹊脉学诊法亮相央视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微信.2025-09-21

丁晓.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5-09-21

“敬佑生命·荣耀医者”山东榜获奖名单今日揭晓.大众网健康频道.202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