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涛声(原名:桂独生,别名:浩然、翘然、吴壁,笔名:涛声),字仰之,1906年4月10日出生于云南曲靖沾益菱角乡卡郎村,祖籍贵州毕节威宁,教师、抗日歌曲词作家,曾任上海音乐协会副主席。
桂涛声于1914年入读阿文小学,1916年进入西平小学读高小,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曲靖省立第三师范公费学校。1923年,他考入云南省立美术学校,并与同学组织“云南青年努力会”,宣传新文化运动。1926年,他因参与反对军阀活动而被国民政府开除学籍。1927年,桂涛声在曲靖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担任美术教师,后因教学方式被解聘。1928年,他在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参谋处任职上尉书记;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桂涛声在16军中担任中共地下党委委员。在参加清理“立三路线”的学习期间,他因言辞不慎于1931年被捕,并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1935年,桂涛声前往上海读书出版社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桂涛声赴山西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并与冼星海等人创作《送棉衣》《歌八百壮士》《点兵曲》《在太行山上》等抗日战歌;同年冬,任国民党第13军下属陵川游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1938年,桂涛声在国民党第9军47师政治部任少校干事;1939年秋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师部秘书,利用职务销毁攻击共产党的公文。1941年2月,桂涛声离开国民党军营,后在洛阳市、西安市任教员、杂志编辑。1945年10月,他返回上海市,先后在复兴中学、育才中学任教。1948年底,因多次被捕、与党组织失联,中共地下党支部发展其入党的计划未成功。1950年至1977年,他兼任上海音乐协会副主席。1982年12月,桂涛声于上海因病去世,享年76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6年4月10日,桂涛声出生于云南曲靖沾益菱角乡卡郎村一回族农民家庭,两岁时父亲去世。1914年,他进入阿文小学(今黎山小学)读书,1916年进西平小学读高小。高小毕业后,桂涛声以优异成绩考入曲靖省立第三师范公费学校读初中,1923年8月,桂涛声考入云南省立美术学校绘画科,后同李国柱、毕昌杰、向镇清等人秘密发动云南省立一中进步青年学生组织了“云南青年努力会”,传阅宣传新文化运动的刊物《滇潮》,秘密阅读《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反杜林论》等马克思主义书籍,并认识了聂耳。1926年,北京发生“三一八”惨案,桂涛声与艾思奇、张克诚、毕昌杰等人走上街头,开展声援抗议活动,公开揭露、抨击军阀政权。他作为“学运”骨干分子,被国民政府下令缉拿未遂而开除学籍。
工作经历
1927年8月,曲靖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聘请桂涛声担任美术教师。在校期间,桂涛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融入教学实践,通过编写和主演带有反封建色彩的剧目,赢得了学生的支持与好评。然而,他也因此遭到学校的解聘。1928年,桂涛声在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参谋处的处长丁升堂介绍下,进入该处任职上尉书记。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中国共产党员饶继昌和吴登云。经过中共地下党组织的考察,桂涛声于1928年5月由吴登云引荐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后,桂涛声在16军中担任中共地下党委委员,积极策动官兵参与革命,成功发展了六名新党员。1931年4月,依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桂涛声借助16军军官团与广州军官团合并的机会,申请长假离开军官团,并经香港特别行政区转赴上海市。在参加清理“立三路线”的学习期间,因言辞不慎于1931年5月15日被捕,关押于上海提篮桥西牢房。中国国民党在其随身物品中发现数本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和一张江西红军作战图,判处其五年有期徒刑。即便在监禁期间,桂涛声仍坚持与敌斗争,积极参与“政治犯”难友的政治学习活动。
1935年9月,桂涛声应黄洛锋之约,前往上海读书出版社工作,结识了李公朴、柳提、周巍峙等人,并共同参与由胡绳组织的哲学研讨小组。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桂涛声在知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的引领下,于8月21日奔赴山西省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由于丰镇失守,李公朴转至济南市,桂涛声则被派往汉口,积极为《战斗》和《救中国》撰写稿件,并深入各阶层群众开展抗日演讲。为了增强宣传效果,他与冼星海等人合作创作了《送棉衣》《歌八百壮士》《点兵曲》等抗日战歌。1937年冬,经袁伯涛引荐,桂涛声担任国民党第13军下属陵川游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期间结识了地方游击司令王耿人和朱瑞。当第13军游击指挥部调往黄河以南整顿时,桂涛声动员政治部部分人员参与王耿人领导的地方游击队,并被任命为政治代表。
1938年4月,桂涛声、冼星海、阮章竞(阮章竞)等人住到八蜡庙,并组建陵川抗日儿童文工团。同年5月3日,文工团在禅城区脚下的六泉演出抗日剧目。5月底,桂涛声离开晋城市太行山,回到国民政府的临时办公地武昌,期间他几次修改《在太行山上》歌词。7月,由桂涛声作词、冼星海作曲的抗日经典歌曲《在太行山上》在武汉三镇纪念抗战一周年的歌咏大会上推出。
1938年8月,桂涛声被黄洛峰介绍至国民党第9军47师政治部担任少校干事。1939年秋,为便于工作,桂涛声与数位进步军官集体加入中国国民党,凭借师长裴昌会的信任,任命为师部秘书。他利用职务便利,冒险销毁攻击共产党的公文。随后,因其活动受到特务的怀疑,桂涛声被以“吃国民党的饭,干共产党的事”为罪名控告抓捕。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桂涛声在裴昌会的保释下得以释放。1941年2月,离开国民党军营后,桂涛声先后到洛阳市和西安市担任教员和杂志编辑等职务。1945年10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桂涛声从西安返回上海复兴中学任教,后转入上海育才中学。1948年底,该校中共地下党支部根据桂涛声的表现,准备发展其入党,但因其多次被捕及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曲折经历,最终未果。自1950年至1977年,桂涛声还兼任上海音乐协会副主席。1982年12月,桂涛声于上海市因病去世,享年76岁。
社会任职
个人作品
相关事件
202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80周年大会上,桂涛声所作的歌曲《在太行山上》在会上被演唱。该歌是为鼓舞太行山抗日军民而创作的合唱歌曲,其灵感源于词作者桂涛声亲历的全民抗战场景。由于献歌环节时长的关系,组歌节选的是部分唱段,《在太行山上》开头的一句歌词,“红日照遍的东方”以旋律的形式奏出,选择这首歌就凸显了红日突破阴霾的寓意。
参考资料
桂涛声:著名抗战词作家.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2025-09-03
祖籍毕节!刚刚他的歌响彻全国!.澎湃新闻.2025-09-03
祖籍毕节!刚刚他的歌响彻全国!.澎湃新闻.2025-09-03
【有声杂志】抗日战歌激荡的烽火岁月——记《在太行山上》词作者桂涛声.广西政协报.2025-09-03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桂涛声:投笔从戎,谱写太行壮歌(抗日英雄).怒江融媒.2025-09-03
曲靖日报:桂涛声与《在太行山上》.曲靖师范学院.2025-09-03
从乌蒙山到太行山.搜狐网.2025-09-03
八分钟的献歌环节为什么选择这四首歌 .中国青年网.2025-09-03
数说党史||歌八百壮士.微信公众号.2025-09-03
31、歌八百壮士.人民网.2025-09-03
歌八百壮士.网易云音乐.202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