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边区是中国辽宁省营口市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营口市区的东南部,与大石桥市接壤。老边区人民政府是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办公地址为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东湖大街35号。它位于渤海湾东北岸,靠近辽河入海口。老边区的土地总面积为49850公顷,下辖1个街道、3个镇和1个开发区。根据202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老边区的常住人口为146,748人。2021年,老边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219.4亿元。同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5.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61.9亿元,同比下降了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了7.5%。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了1.0%。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了37.9%,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了44.4%。2024年,老边区生产总值完成234.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8266元。老边区地形南窄北宽,属于滨海平原,气候属于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作为营口市市区的东大门,老边区与大石桥市、盖州市以及营口市区的其他区域相邻。
历史沿革
老边区在历史上,北属海城市,南属盖平。解放初,大部属营口县。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境内的107个自然屯由海城、盖平两县分辖,其中归盖平县管辖有82个,归海城县管理有25个。
清宣统元年(1909年),营口直隶厅成立,原由海城县管辖的25个自然村屯划归营口直隶厅。
民国二年(1913年),营口直隶厅改为营口县,各自然村屯同时归营口县。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地主行政区变更,为大石桥市、盖州市、海城县分辖,营口市辖27个村屯,盖平县辖62个村屯,海城县辖23个村屯。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秋,境内设为营口县柳树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靠近营口近郊的8个村成立营口市工农区。
1950年11月,改为营口市第五区。
1956年和1957年,营口县将西部靠近营口市的37个村先后划给营口市第五区。
1957年9月,营口市第五区正式改称营口市郊区。
1984年7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营口市郊区更名为营口市老边区。
1996年,老边区下辖2个街道、2个镇、2个乡:老边街道、示范场街道、路南镇、柳树镇、老边乡、二道沟乡。
1998年,辽宁省政府(辽政[1998]12号)批准:撤销老边乡、二道沟乡,合并设立二道镇。
1999年,辽宁省政府(辽政[1999]69号)批准:撤销老边区示范场,设立城东街道。
2000年,老边区下辖2个街道、4个镇:老边街道、城东街道、路南镇、柳树镇、边城镇、二道镇。
2005年,营口盐场(市直辖,行政区划上属老边区)西部区域成立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东部区域仍为营口盐场。营口盐场和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由营口市直辖,行政区划上属老边区。
2007年5月22日,辽宁省政府(辽政[2007]101号)批复同意将原属于老边区边城镇孙家村0.201平方千米的行政区域划归大石桥市金桥街道李屯村管辖。
2009年,撤销二道白河镇,设立沿海街道。调整后,老边区下辖3个街道、3个镇:老边街道、城东街道、沿海街道、路南镇、柳树镇、边城镇。
2012年,将老边区路南镇的大水塘村、沿海街道划入西市区,路南镇的光明村、董家村、新兴村、大兴村共4个村划入站前区;将部分盐田划入老边区。
地理环境
位置
老边区位于营口市市区东南部,东、北与大石桥市毗邻,南与盖州市接壤,西邻站前区、西市区和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及辽东湾。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21°56′至123°02′之间,北纬39°55′至40°56′之间。距营口港仅2公里,驱车30分钟可达鲅鱼圈区港。
地形地貌
老边区地形南窄北宽,属滨海平原,平均海拔2~7米。境内有大平山、小孤山和五棺山,其中最高的五棺山海拔176.7米。
气候
老边区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日照2898小时,年均温9℃,年均降水量673毫米。
自然资源
截至2011年,老边区铁矿石储量9475.7万吨。矿藏分布于边城镇于家洼子、王家、郑家、路南镇江家、老爷庙、赵家平房、新立和柳树镇后山村一带,面积达82.5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截至2025年3月,老边区下辖1个街道、3个镇,共有51个行政村,12个社区。区人民政府驻老边街道龙山大街54号。
人口民族
人口
2021年6月,营口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老边区常住人口146748人。
民族
截止2010年,老边区有汉族、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苗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彝族、壮族、布依族、藏族、维吾尔族、侗族、白族、哈尼族、黎族等18个民族。
政府人员
经济
综述
2013年,老边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45亿元,是2007年的3.5倍,年均增长28.6%;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00亿元,是2007年的11.4倍,年均增长62.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30亿元,是2007年的8.4倍,年均增长53.1%;实际利用外资实现17500万美元,是2007年的26.9倍,年均增长93.2%;出口创汇实现47000万美元,是2007年的11.2倍,年均增长62.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23850元,是2007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2%;农村人均纯收入实现13750元,是2007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6%。
2021年,老边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9.4亿元,同比增长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3亿元,同比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6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社会消费品限上零售业完成27.9亿元,同比增长5.3%,限上企业批发销售额完成18.4亿元,同比下降3.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45061元,同比增长6.3%;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35.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8%;商品房销售额完成18.4亿元,同比增长45.2%。
2024年,老边区生产总值完成234.3亿元,比上年增长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5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45.5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亿75.2元,增长3.0%。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62.1:32.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8266元,比上年下降0.6%。
2024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2 亿元,比上年下降24.7 %。其中,税收收入11.38亿元,下降25.5 %。在各项税收中,增值税47314万元,下降30.6 %;企业所得税 2668万元,下降90.7 %;房产税 7268万元,下降0.7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5.85亿元,比上年下降9.8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387万元;城乡社区服务支出 15402万元;教育支出17325万元;卫生健康支出6351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034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418万元;科学技术支出99万元。
第一产业
截至2011年,老边区新增优质水稻高产示范区1万亩,设施农业生产基地1000亩,海蜇、海参等特色海产品实现产值超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6家。新建、扩建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3%。投资1.1亿元,完成农田水利骨干工程19项。共发放补贴资金2500万元。农业增加值完成18亿元,增长28.6%。
2024年,老边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56.54公顷,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579.85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141.9公顷,豆类播种面积34.79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77.47公顷,比上年增加1.13公顷。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5.4公顷,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343.47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41927.73吨,比上年增加698.86吨,其中,水稻产量23210.87吨,玉米产量18605.31吨,豆类产量111.55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0021.1吨,水果产量2377.6吨。
2024年,老边区猪肉产量0.2万吨,牛肉产量0.01万吨,禽肉产量0.61万吨,禽蛋产量0.37万吨,生牛奶产量0.01万吨。生猪出栏2.26万头,年末生猪存栏1.63万头。水产品养殖面积18433公顷,其中,海水产品养殖面积16433公顷,淡水产品养殖面积2000公顷,与上年持平。水产品产量(含远洋捕捞)96484吨,比上年增加4664吨。其中,淡水产品产量31524吨,比上年增加1524吨;海水产品产量64960吨,比上年增加3140吨。
第二产业
截至2013年,老边区共落实千万元以上项目481项(亿元以上项目137项),累计完成投资701亿元,是上五年的5.6倍。五年累计投入改造资金372亿元,省级以上高科技项目增加到104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规模企业发展到186户,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到76户。已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93家,实现销售收入385亿元,增长18.2%,实现利税47亿元。
2024年,老边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5%,实现营业收入427.7亿元,比上年下降13.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中,生铁700.2万吨,下降13.8%;粗钢725.2万吨,下降13 %;钢材684.9万吨,增长5.2%;耐火材料制品72.8万吨,增长16.9%;水泥45.89万吨,下降38.5%。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27.25亿元,其中,本年新签订工程合同额16.57亿元,实际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23.6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截至2013年,老边区新增住宅面积967万平方米,是上五年的26.7倍。服务业增加值实现80亿元,是2007年的6.7倍,年均增长4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2亿元,是2007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4%。老边区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4亿元,增长10.0%。
2024年,老边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35亿元,比上年增长9.1%。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类值中,全年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5068.3万元,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179.1万元;日用品类166.5万元;中西药品类12936.6万元;汽车类334496.5万元;石油类3225.2万元。
2024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0.11亿元(不含省返海洋灾害防治体系投资748万元),比上年增长7.8%。按投资渠道看,建设项目投资63.32亿元,增长0.1%;房地产开发投资16.79亿元,增长51.7%。在建设项目中,新建项目投资37.9亿元,下降8.0 %;扩建项目投资12.7亿元,增长252.8%;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12.5亿元,下降30.3%。全年建筑安装工程投资45.2亿元,增长20.0%;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16.8亿元,下降32.3%。分产业看,全年第一产业投资0.9亿元,增长203.3%,占1.1%;第二产业投资48.2亿元,下降4.5%,占60.2%;第三产业投资31.0亿元,增长31.9 %,占38.7%。
2024年,全区基础设施投资5.5亿元,比上年下降20.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9%。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投资6.2亿元,占7.7%,比上年下降40.7%;民间投资73.9亿元,占92.3%,比上年增长15.8%。全年施工项目(不含房地产)131个,其中,计划总投资超亿元的35个,完成投资36.7亿元。全年新开工项目63个,完成投资31.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8.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0.4亿元。
交通
公路
老边区交通十分便利,驱车30分钟即可到达东北最近的出海口—营口港鲅鱼圈区港区,距营口老港仅有两公里,哈大高速铁路、长大铁路、沈阳—海口高速公路(G15)、庄林公路(G305)、沈营公路、大营公路、上博公路等从境内穿过。
境内有沈海高速公路、营大公路,哈大高铁设有营口东站,连接长大铁路的营口线穿城而过,设有老边站。
铁路
营口东站:哈大高铁在柳树镇前山村设有营口东站,每日有高速列车通达北京站、北京南站、天津站、天津西站、上海虹桥站、南京南站、济南西站、徐州东站、大连站、大连北站、沈阳站、沈阳北站、长春站、长春西站、吉林站和哈尔滨西站。
老边站:老边火车站位于营口市线上的中间站,每日经停普通列车2对,可通往沈阳市、抚顺北、梅河口、磐石市、吉林省、延吉市、图们市、海城市、鞍山市、辽阳市等站。
老边区距大石桥站仅18公里。
公路
距沈阳—海口高速公路营口进出站仅10公里,距阜营高速营口北站进出口12公路,大营公路穿过城区,沈营公路、上博公路分别在东西过境。
老边客运站隶属于老边区交通局,位于龙山大街,每日有通往大石桥、高坎、盖州市、熊岳、鲅鱼圈区等近郊客车。
营口客运东站位于铁路车站前广场东侧,隶属于老边区交通局。目前尚未正式启用。
社会
社会保障
截至2013年,老边区累计实施民生工程57项,投入资金约80亿元,先后建设了辰威家园、老边新村、太和新、欢心小区等16个保障性住房项目,总投资超过35亿元,建筑总面积191.8万平方米,已完工面积110万平方米,已安置居民12500余户。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56534人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7671人次。新建廉租房近4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农村贫困户住房138户。
2024年末,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31元,比上年增长4.2%。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1016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4799人。
教育事业
截至2013年,老边区主要小学有老边区育才小学、老边区实验小学、金彦学校、路南镇前塘小学、柳树华明学校、路南镇中心小学、城东小学。初级中学有老边区实验中学、柳树华明学校、启晨学校、金彦学校。高级中学有营口实验高级中学、老边职业高中。
2024年末,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所(含幼儿园)41所,在校生11999人,教职员工1445人。初中(含九年一贯制)招生1039人,在校生2742人,毕业生846人;普通小学(含九年一贯制)招生870人,在校生5953人,毕业生1087人;幼儿园在校幼儿3304人。
医疗事业
截至2011年,老边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拥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72个,区属医院1所(二级乙等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各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6家,乡镇卫生院4所、村卫生室110个,个体医院2所,个体诊所46所。
截至2025年4月,全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诊所等)99个,其中,医院 7个,卫生院 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5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4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总床位568张,卫生技术人员162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60人,注册护士911人。
文化事业
2024年,老边区获批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启动簋街夜市、花灯小镇星空集市、营东寻味夜市等夜间活动消费场所,“夜经济”点亮消费新空间。成功举办营口市汽车福特嘉年华、辽宁东湖奥特莱斯等车展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显著,“六合拳”“营茶1861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天日晒盐法”确立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动网红文化体验区、乡村民宿集聚区、南满铁路侵华历史遗迹保护区、盐马古道文化体验区等联动布局。
获得荣誉
2020年10月,老边区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2021年1月14日,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的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名单。
参考资料
二0二三年老边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营口市老边区人民政府.2024-08-28
老边区概况.营口市老边区人民政府.2024-08-28
二〇二四年营口市老边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营口市老边区人民政府.2025-08-27
老边区历史沿革_行政区划网(区划地名网) www.xzqh.org.行政区划网.2021-05-14
营口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掌上新营口-头条号.2021-06-14
【聚焦两会】老边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闭幕.营口市老边区人民政府.2022-02-21
老边区2021年1-12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老边区人民政府网站.2022-02-09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营口市老边区人民政府.2025-08-27
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公布-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21-05-14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推介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的通知.农业部[.202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