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会周

“无会周”是指地方政府部门为了精简会议,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而实施的一种措施。这一举措旨在确保领导能够集中时间和精力用于基层调研或处理重点问题。

历史背景

“开会”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社会活动形式,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帝尧时期就曾因洪水泛滥而召开会议,以寻求治理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议的形式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出现了许多专业化的参会者。然而,过多的会议不仅导致了行政机构的臃肿和领导层的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形成了社会上一种独特的现象。因此,“无会周”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在中国多个城市得到了实践。

实施

“无会周”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已经得到广泛推行,有些地区甚至每年都有长达四个月的时间实行“无会周”。尽管如此,这种做法并未在全国范围内持续下去,往往只是短暂的现象。

具体实例

2009年9月,山西省太原市出台了相关规定,要求各级机关简化文书和会议流程,以便领导干部能够更多地参与基层调研或解决关键问题。规定指出,每月的最后一周将被定为“无会周”。

观点解析

会议本应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在实践中却常常成为问题本身。过度频繁且缺乏实质性的会议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时间,而且造成了行政资源的浪费。美国管理学家弗兰克·吉尔布雷斯认为,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设计工作流程,消除不必要的重复和无效的动作。

参考资料

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试题重现:如何看待“无会周”.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试题重现:如何看待“无会周”.2024-10-24

面试热点:防止“走马灯”式的开会.山东公务员考试网.2024-10-24

“无会周”能挡住“文山会海”吗?.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2024-10-24